2023, 31(6):491-498.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6.005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50)、双支病变组(n=50)、多支病变组(n=50);根据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48)、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76)。检测各亚组间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分析三者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临床分型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效能。 [结果]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为双支病变组的1.52、1.96及1.16倍(均P<0.05),为单支病变组的2.38、3.32及1.50倍(均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是单支病变组的1.57、1.69及1.29倍(均P<0.05)。AMI组血清sdLDL和MPV/PLT水平是UAP组的1.39和1.29倍(均P<0.05),是SAP组的1.37和1.38倍(均P<0.05);UAP组血清sdLDL和MPV/PLT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水平是SAP组的2.59、1.85倍(均P<0.05),AMI组hs-CRP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增高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不仅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0.569及0.495,均P<0.05),还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00及0.414,均P<0.05)。④ROC曲线显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联合检测比单一指标检测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效能更高。 [结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增高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冠心病临床分型呈正相关。
2019, 27(7):639-644.
摘要:目前公认的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冠心病(CHD)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然而许多LDL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仍然会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LDL亚组发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且较LDL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敏感。既往因检测方法的局限,sd-LDL检测未能大规模投入临床,近年来均相酶法的出现使其作为临床常规检验成为可能。sd-LDL作为CHD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将进行更多的大型干预研究以确定sd-LDL的适当目标水平,更加精准有效的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管理治疗。本文就sd-LDL的研究进展及其与CHD的关系予以综述。
2003, 11(4):309-313.
摘要: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6 5 %、39%和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1 .7倍和1 .2 8倍;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P<0 .0 5 )。上述结果提示: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敏感性增高,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