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患危险因素研究

      2025, 33(6):507-514.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病预测模型主成分分析危险因素
      摘要 (7)HTML (0)PDF 4.71 M (17)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全面地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患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共病防治提供筛查工具。 [方法]利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防治一体化信息平台,回顾性纳入2009年12月1日—2020年6月30日首次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研究对象被分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简称共患组)和冠心病单患组(简称单患组)。收集患者入院期间的临床指标数据,根据7∶3的比例将样本随机分为建模集和验证集。在建模集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探索心脑共患与冠心病单患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通过分析因子载荷贡献,识别出最重要的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预测模型,并且构建列线图。在验证集中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 [结果]共纳入11 808例受试者,其中2 781例(23.6%)为心脑共患者,9 027例(76.4%)为冠心病单患者。与单患组相比,共患组的平均年龄更大,女性占比较多,并且入院时收缩压水平较高(P<0.001)。此外,共患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低密度脂蛋白和血钠水平均显著较高(P<0.05)。共有8 265例被随机分配到建模集,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因子载荷贡献大于5的7个关键因素,包括血钠水平、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分布宽度和总胆红素。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列线图,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30(95%CI:0.600~0.768,P<0.001)。共有3 543例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验证集,预测模型在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628。 [结论]高血钠水平、高入院收缩压和舒张压、年龄增高、高血红蛋白水平、高血小板分布宽度和低总胆红素水平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用于筛查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患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丹参-川芎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2022, 30(6):461-469.

      关键词:丹参-川芎药对配伍心脑血管疾病活血化瘀
      摘要 (665)HTML (0)PDF 10.99 M (1186)收藏

      摘要:药物配伍是中药复方的关键指导思想,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丹参与川芎在中医临床中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近期研究发现,丹参-川芎药对为活血化淤类复方中药中最常见的组合,能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抗炎症反应、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等药理作用。本文从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丹参-川芎药对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为基于丹参-川芎药对组合现代中药的合理应用与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2014, 22(11):1175-1178.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外膜;心脑血管疾病
      摘要 (1264)HTML (0)PDF 904.08 K (1897)收藏

      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代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外膜等参数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性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