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80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腺病毒介导Profurin表达改善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

      2025, 33(4):297-302.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脂蛋白磷脂转运蛋白Profurin
      摘要 (37)HTML (0)PDF 7.22 M (92)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腺病毒介导Profurin(PF)表达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8周,给予腺病毒(ADV)介导的PF干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分离主动脉根部,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用荧光供体法检测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活性,用酶学试剂盒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进行脂蛋白谱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V-PF组小鼠血浆TC和TG水平、PLTP活性以及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ADV-PF组小鼠全长主动脉内表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明显变化,但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斑块内脂质面积均缩小(P<0.01),巨噬细胞含量显著降低(P<0.01),平滑肌细胞和胶原面积无明显差别;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过表达PF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并降低循环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

    • Furin启动子甲基化率与非糖尿病成人血脂的相关性

      2025, 33(4):342-347.

      关键词:Furin启动子甲基化血脂相关性
      摘要 (26)HTML (0)PDF 5.75 M (68)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Furin启动子区不同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pG)位点甲基化率与非糖尿病成人血脂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研究人群来自Gusu队列的非糖尿病成人。收集该人群基线时Furin启动子区8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率和血糖、血脂、血压等检测指标,通过差异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8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率与血脂的相关性。E值评估CpG位点甲基化率与血脂关系的稳健性。 [结果]Furin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率只与血总胆固醇(TC)的水平相关。TC升高组的CpG4位点甲基化率较TC正常组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G2位点甲基化率(每改变10%)与血TC升高独立相关(OR=1.62,95%CI:1.05~2.51,P=0.031)。调整相关协变量后,不同年龄/性别亚组人群中CpG2位点甲基化率升高依然与TC升高正相关。按照多因素分析中CpG2位点甲基化率与TC升高风险的相关性计算出的E值为2.62,支持该两者关系的稳健性。 [结论]Furin启动子CpG2位点甲基化率升高是血TC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该位点可能成为调节血TC的潜在靶点。

    • 昼夜节律和时钟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5, 33(5):369-377.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时钟基因昼夜节律糖脂代谢巨噬细胞
      摘要 (88)HTML (0)PDF 7.31 M (185)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老龄化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大多起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除了常见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肥胖外,昼夜节律的紊乱也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危险因素。昼夜节律参与调节炎症和代谢等关键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维持昼夜节律稳定的关键基因,即时钟基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时钟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新靶点。本文综述了时钟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发现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转录因子EB在调控脂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2025, 33(5):378-384, 394.

      关键词:转录因子EB脂质代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
      摘要 (59)HTML (0)PDF 7.16 M (160)收藏

      摘要:转录因子EB(TFEB)属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TFE)家族,是溶酶体功能和自噬的主要调节因子,其通过调节溶酶体内脂质降解、脂肪酸β氧化以及胞内胆固醇流出等途径在调节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FEB主要通过介导自噬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肥胖症的发生,另外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脂质蓄积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可通过促进脂噬降低脂质积累及其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衰竭进而缓解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总之,TFEB在脂质代谢过程及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可在临床上作为潜在的干预靶点以纠正体内脂质代谢紊乱。

    • 传统中药作为PPAR调节剂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2025, 33(6):461-468.

      关键词:传统中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脂质稳态炎症心血管疾病
      摘要 (11)HTML (0)PDF 5.77 M (29)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其发展进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脂代谢失衡。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参与调控脂质代谢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其包括三个亚型,即PPARα、PPARβ和PPARγ。然而,人工合成的PPAR激动剂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表现存在不确定性,且具有多种毒副作用。近年研究表明,传统中药(TCM)可通过调节PPAR信号通路缓解高脂血症和炎症反应,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有关TCM调控PPAR进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致力于探索TCM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方案的药理学家,以及热衷于应用TCM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师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 超声处理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对巨噬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

      2025, 33(6):500-506.

      关键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巨噬细胞脂质蓄积高频超声
      摘要 (6)HTML (0)PDF 14.42 M (18)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处理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 [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PS-NP和高频超声处理的PS-NP(UPS-NP)对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试剂盒和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胆固醇摄取和流出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胞葬相关受体mRNA水平的变化。 [结果]UPS-NP对巨噬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但UPS-NP可以显著增加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增加泡沫细胞脂质蓄积。UPS-NP可显著上调CD36、清道夫受体A1(SR-A1)的mRNA和蛋白表达,但不影响胆固醇外排相关受体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清道夫受体B1(SR-B1)的mRNA和蛋白表达。UPS-NP不影响与细胞胞葬相关受体mRNA水平。 [结论]超声处理后的PS-NP可以显著增加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脂质蓄积,其机制与上调CD36和SR-A1表达有关。

    • 脂代谢紊乱与血管衰老研究进展

      2025, 33(6):539-545.

      关键词:脂代谢紊乱血管衰老氧化应激炎症
      摘要 (4)HTML (0)PDF 6.94 M (18)收藏

      摘要:分析脂代谢紊乱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引起血管衰老的作用与机制。脂代谢紊乱通过活性氧(ROS)通路、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炎症小体及多种炎症因子等损害内皮细胞促进血管衰老。脂代谢紊乱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DNA损伤及核因子κB(NF-κB)等途径加速血管衰老进程。脂代谢紊乱刺激血管壁内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作用于Toll样受体(TLR)途径、促进氧化应激引起DNA损伤,从而促进血管衰老。脂代谢紊乱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氧化应激与慢性炎症等,从而导致血管衰老。

    • 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2024, 32(1):31-39.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血脂水平冠状动脉钙化
      摘要 (171)HTML (0)PDF 6.87 M (715)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腹膜透析(PD)患者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5例进行PD治疗的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C评分将患者分为钙化组(n=152)和未钙化组(n=53),并将钙化组分为轻度钙化组(n=61)、中度钙化组(n=50)和重度钙化组(n=41),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水平与CAC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脂水平对CA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未钙化组相比,钙化组年龄、糖尿病比例、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磷水平显著增加,血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镁、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糖尿病等因素后TC(OR=1.79,95%CI:1.56~2.10)、TG(OR=2.13,95%CI:1.86~2.41)、HDLC(OR=0.67,95%CI:0.42~0.84)、LDLC(OR=2.01,95%CI:1.78~2.32)仍是CAC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其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增高(P趋势<0.05);与轻度钙化组相比,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年龄、TG、TC均显著增加,HDLC均显著降低,中度钙化组UA显著增加,重度钙化组LDLC、血磷显著增加,血镁、25-(OH)-VitD3显著降低;与中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TC、LDLC显著增加,UA、HDLC显著降低(均P<0.05),且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高龄,TG、TC、LDLC水平升高及HDLC水平降低是CKD患者PD治疗后发生重度CAC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分析表明血脂水平与CAC严重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TG、TC、HDLC、LDLC联合检测的AUC为0.897,灵敏度为0.899,特异度为0.826,表明TG、TC、HDLC、LDLC联合检测对进行PD治疗的CKD患者CA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一指标。 [结论]进行PD治疗的CKD患者,血TG、TC、LDLC水平升高及HDLC水平降低与CAC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并且参与了CAC的发生发展,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提高其预测价值。

    • 铁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2024, 32(2):155-163.

      关键词:铁死亡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过氧化
      摘要 (393)HTML (0)PDF 11.03 M (886)收藏

      摘要:铁死亡被定义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铁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巨噬细胞极化、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之间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总结了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的铁死亡抑制剂及相关靶点,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 巨噬细胞铁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2024, 32(3):257-262.

      关键词:巨噬细胞铁死亡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
      摘要 (356)HTML (0)PDF 4.38 M (1062)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依赖性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方式,与多种生理机制密切相关。近些年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铁死亡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巨噬细胞铁代谢水平失衡出发,就巨噬细胞铁死亡与脂质过氧化、炎症、氧化应激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综述了巨噬细胞铁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上一页123456
    共38页380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