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3(2):154-162.DOI: 10. 20039/ j. cnki. 1007-3949. 2025. 02. 009
摘要:随着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T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可视化和定量地评估心脏疾病的心肌纤维化、水肿和浸润性。应用T1 mapping评估心肌疾病的局限性和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在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本文旨在全面介绍T1 mapping在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归纳常用的扫描技术及其成像原理。
2025, 33(3):264-268, 276.
摘要: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非糖尿病相比,T2DM患者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更高,其患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除了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外,还可以降低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本文就近年来GLP-1RA介导的心脏保护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阐述GLP-1RA对心脏特定细胞的保护机制,进一步探讨其对心力衰竭(HF)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帮助。
2024, 32(3):271-276.
摘要: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诊断较一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为困难,可能难以与其他可引起类似症状的非缺血性疾病区分开来,治疗时机的延误对患者起到巨大损害作用。本文就MINOC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4, 32(5):386-394.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有效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心肌病(DCM)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挖掘黄芩有效成分及所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UniProt、OMIM数据库收集并筛选DCM相关的疾病基因靶点,获取交集基因后导入String 11.5数据库中,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关键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运用Metascape在线平台挖掘黄芩有效成分抗DCM的分子靶点,并通过KEGG数据库绘制通路图。H9c2和AC16心肌细胞经5.5 mmol/L D-葡萄糖刺激为正常糖对照组,以35 mmol/L D-葡萄糖刺激为高糖组,以10 μmol/L黄芩苷进行干预,采用RT-q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COLⅠ)和胶原蛋白Ⅲ(COLⅢ)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mad2/3、p-Smad2/3、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测定上清中TGF-β1水平。 [结果]通过上述平台共检索得到包括黄芩苷在内的33个有效成分、441个核心靶点和1 884个DCM疾病基因,取交集后得到黄芩治疗DCM的150个核心基因,经String-PPI得到药物疾病基因间相互作用的TGF-β1、TP53、MMP-9及IL-6等基因;KEGG富集到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体外实验显示,高糖刺激H9c2和AC16心肌细胞导致TGF-β1、COLⅠ、COLⅢ mRNA表达水平、p-Smad2/3、COLⅠ、COLⅢ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及显著增加上清中TGF-β1含量,黄芩苷显著减弱其表达。 [结论]黄芩多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发挥抗DCM作用,其中活性成分黄芩苷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纤维化而在DCM中发挥保护作用。
2024, 32(6):494-502.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4.06.006.
摘要: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 [方法]3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法建立DCM大鼠模型。DCM造模成功大鼠36只,随机分为DCM模型组(DCM组)、低剂量利拉鲁肽治疗组(LL组)、高剂量利拉鲁肽治疗组(HL组),每组各12只。LL组(100 μg/kg)和HL组(200 μg/kg)分别给予利拉鲁肽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干预12周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后麻醉处死大鼠,并取心脏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筛选并富集与利拉鲁肽改善DCM大鼠心肌代谢可能有关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通路。 [结果]超声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比值(E/A)明显升高(P<0.05)。与DCM组相比,LL组和HL组大鼠LVEF、LVFS明显升高,E/A比值显著降低(P<0.05),提示LL组和HL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明显减轻。代谢组学检测共发现395种代谢物,其中DCM组与正常对照组、LL组与DCM组、HL组与DCM组各自富集出组间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39种、116种、187种,代谢通路分别为13条、6条、20条。以上三组共交集出关键差异代谢物29种,主要涉及3条代谢通路(P<0.05),包括胆碱代谢通路、咖啡因代谢通路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其中胆碱代谢通路差异最为显著。 [结论]利拉鲁肽可明显改善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代谢异常,其中胆碱代谢通路可能在利拉鲁肽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脏功能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2024, 32(9):813-820, 828.
摘要:糖尿病心肌病(DCM)是在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情况下,心肌发生结构性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心室肥大、心肌重构及心肌细胞死亡,诱发心力衰竭。DCM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作为一种促炎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过度激活被认为是慢性炎症的重要驱动力。最近发现细胞焦亡的过度激活推动了DCM的病程,成了连接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与心肌损伤的枢纽。随着越来越多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的作用被发现,中医药通过调控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或蛋白表达,影响DCM的发生发展,成为糖尿病心肌保护策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细胞焦亡在DCM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和中药复方通过调控细胞焦亡过程在DCM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CM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2024, 32(11):947-954.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途径探究miR-223-3p在高糖环境下对H9c2细胞的影响,并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其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旨在分子层面上发掘新的治疗靶点,探究miR-223-3p的具体作用机制。 [方法]在高糖培养的H9c2细胞中分别转染miR-223-3p的抑制物及对照物,RT-qPCR检测两组细胞中miR-223-3p的表达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差异mRNA进行检测;用TopGO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DESeq2软件(v1.16.1)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检测结果的差异基因与miR-223-3p靶基因数据库共分析,预测miR-223-3p靶基因,并用RT-qPCR检测验证其表达变化。 [结果]高糖处理的H9c2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对照组和miR-223-3p抑制剂组间的基因表达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预测靶基因集显著富集于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甘油基乙醚单加氧酶活性、细胞阴离子稳态和氯离子稳态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此外,它们还与1型糖尿病、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药物的代谢作用等相关疾病和生理过程有关。靶基因预测提示miR-223-3p可能与Cxcl10、Creb3l3、Mmp3和Bcl3等的表达变化有关。 [结论]在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中miR-223-3p及其下游靶基因的预测可能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对于揭示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3, 31(10):841-848.
摘要:目的]研究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病理和心肌代谢组学的影响。 [方法]取35例接受心脏移植的ARVC患者受体心脏冠状动脉和心室6个部位(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以及右心室前壁、后壁、室间隔),冠状动脉组织切片行HE染色,并定量分析其狭窄程度;心室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经图像处理后定量分析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脏组织进行代谢物提取及代谢组学分析。无冠状动脉狭窄组、轻度冠状动脉狭窄(<50%)组、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50%)组的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成分的差异和代谢物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35例ARVC患者中,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例(28.6%),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1例(31.4%),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4例(40.0%)。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接受心脏移植的年龄显著高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48.5±10.7)岁比(33.8±10.5)岁和(31.0±13.4)岁,P=0.015]。中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纤维、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在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和右心室前壁、后壁、室间隔6个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检测发现105种代谢物,集中于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戊糖磷酸代谢及糖酵解糖异生代谢等通路,与无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组织相比,中重度、轻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组织中没有显著上调或下调的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三组之间的代谢谱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ARVC患者中,中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与无冠状动脉狭窄者的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所占比例无明显组间差异,代谢组学检测亦无明显组间差异。
2023, 31(12):1013-1019.
摘要:脂质代谢异常诱发心肌结构和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形成,已成为当前DCM研究的热点。CD36是主要的脂质跨膜转运蛋白,参与调节心脏脂质代谢,在DCM导致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CD36的结构及其在特定细胞类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CD36在DCM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以及CD36作为靶点的潜在药物治疗策略。
2022, 30(12):1085-1092.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12.012
摘要: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类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发病率约为0.2%~0.5%,以原因不明的左心室及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临床症状以乏力、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较为多见。目前肥厚型心肌病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等,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也积累了有效的经验。本文将重点关注肥厚型心肌病的中西医治疗现况及进展,以期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