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衰老、肥胖、生物钟紊乱与核糖体新生的研究进展

      2023(11):921-928.

      摘要 (379) HTML (0) PDF 5.77 M (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可能由吸烟、高血压、衰老、肥胖、生物钟紊乱等多因素导致。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文章聚焦于衰老、肥胖和生物钟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及与核糖体新生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 >实验研究
    • 剪切修复基因D通过下调mTOR/LOX-1抑制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2023(11):929-937.

      摘要 (234) HTML (0) PDF 12.93 M (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基因D(XPD)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沉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用MTT、EdU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利用Western blot检测XPD、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TOR、p-mTOR、Bcl-2及Bax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XPD表达明显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下调(P<0.05),Bcl-2蛋白、Bcl-2/Bax、mTOR磷酸化活性及LOX-1蛋白表达升高(P<0.05);MTT、BdU结果显示,ox-LDL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上调(P<0.05)。转染pEGFP-N2/XPD重组质粒能上调Bax蛋白表达(P<0.05)并抑制Bcl-2蛋白、mTOR磷酸化活性及LOX-1蛋白表达(P<0.05),Bcl-2/Bax比值下调(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EGFP-N2/XPD重组质粒后,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MTT、BdU结果显示,转染pEGFP-N2/XPD重组质粒后,细胞增殖较对照组下调(P<0.05)。沉默mTOR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siRNA mTOR组HUVSMC中LOX-1蛋白表达被抑制(P<0.05)。 [结论]XPD能抑制HUVSMC的增殖并且促进其凋亡,下调mTOR和LOX-1蛋白表达,抑制ox-LDL的促HUVSMC增殖和抗凋亡作用,有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靶点。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与铜死亡相关的早、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基因及潜在标志物

      2023(11):938-944.

      摘要 (309) HTML (0) PDF 15.45 M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出与铜死亡相关的早、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基因,探讨其作用机制,并预测其潜在标志物。 [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符合早、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信息(GSE28829和GSE43292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等,从文献中获得19个铜死亡相关基因,并对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差异分析、富集分析、共识聚类算法、主成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和筛选核心基因以找到其作用机制及潜在标志物。 [结果]最终筛选出10个铜死亡相关差异基因表达,铜死亡相关差异基因相关性分析显示GLS与DBT呈强正相关(r=0.78,P<0.001),NLRP3与DBT、GLS呈强负相关(r=-0.62,P<0.001);铜死亡相关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铜离子输运、铜离子稳态等过程有关,且KEGG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铂耐药性、矿物质吸收、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通路上。通过MCODE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SLC31A1、MTF1、ATP7B和ATP7A 4种;免疫细胞浸润以M2巨噬细胞、M0巨噬细胞、静息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为主(P<0.05);免疫细胞与铜死亡相关差异基因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GLS与激活NK细胞呈强正相关(r=0.52,P<0.001),FDX1、SLC31A1与CD8+T细胞呈强负相关(r=-0.51,P<0.001);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FDX1与M0巨噬细胞呈强正相关(r=0.58,P<0.001),FDX1与CD8+T细胞呈强负相关(r=-0.55,P<0.001);主成分分析显示,根据铜死亡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可以明确区分出C1和C2两种亚型。 [结论]铜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之间的免疫相关变化很可能是诊治早、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核心基因SLC31A1、MTF1、ATP7B和ATP7A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潜在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 circ-SKA3通过miR-1303调控TLR4轴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2023(11):945-957.

      摘要 (78) HTML (0) PDF 39.81 M (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环状RNA纺锤体与动粒相关蛋白3(circ-SKA3)通过miR-1303调控Toll样受体4(TLR4)轴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30例As患者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切除的颈动脉斑块及病变血管组织、对应斑块旁正常组织与静脉血,另收集30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微阵列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检测circ-SKA3在As患者斑块组织和对照样本、血浆外泌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As模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通过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RNA免疫共沉淀等方法验证circ-SKA3、miR-1303、TLR4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增殖、迁移、血管形成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轴相关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As模型小鼠主动脉组织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检测As模型小鼠主动脉组织TLR4的表达情况。 [结果]As患者斑块组织、血浆外泌体、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的HUVEC和As模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irc-SKA3、TLR4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miR-1303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功能分析表明,circ-SKA3在体外实验中促进HUVEC损伤,在体内实验中促进As进展。机制分析表明,circ-SKA3可通过海绵吸附miR-1303促进TLR4表达,抑制circ-SKA3/miR-1303/TLR4轴可抑制As病变形成。 [结论]circ-SKA3在As患者颈动脉斑块、血浆外泌体、ox-LDL处理的HUVEC和As模型小鼠主动脉中的表达显著增高,circ-SKA3/miR-1303/TLR4轴可促进体内外As模型发展。

    • >临床研究
    • 外周血白细胞PTK7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2023(11):958-968.

      摘要 (258) HTML (0) PDF 25.52 M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得目标基因。采用StataSE15求PTK7的总标准化平均差(total SMD),绘制总受试者特征(SROC)曲线。采用反转录定量PCR(RT-qPCR)验证PTK7在CHD和对照组人群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并从GEO数据库搜索CHD相关单细胞RNA测序数据从而分析PTK7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B数据库预测PTK7的上游转录因子,对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从GEO数据库获取的数据集,发现PTK7在CH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BL)中高表达(total SMD=0.1,5%CI=0.17~1.45)。人群样本验证也证实了上述结果。绘制SROC,曲线下面积(AUC)=0.79,表明PTK7具有中等的区分CHD与非CHD的能力。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TK7在正常外周血不同细胞中表达比例较低。此外通过ChIP-seq数据库预测PTK7潜在的上游转录因子,发现IRAK1、SNAI2可能是PTK7的正相关上游转录因子,EP300、NIPBL可能是PTK7的负相关上游转录因子。 [结论]PBL中PTK7的高表达与CHD发生呈正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yG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3(11):969-974.

      摘要 (269) HTML (0) PDF 3.74 M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确诊为AMI的42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Gensini评分用以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法分为低Gensini评分组(<45分,n=140)、中Gensini评分组(45~86分,n=143)和高Gensini评分组(≥87分,n=14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高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yG指数与AMI患者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高Gensini评分组TyG指数较低、中Gensini评分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为AMI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27,95%CI:2.642~67.235,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yG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3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95%CI:0.630~0.731,P<0.001)。当TyG指数临界值取1.555时,其预测AMI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效能最高,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50.5%。 [结论]TyG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且独立相关。

    • 无症状中年男性低剂量胸部CT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分析

      2023(11):975-980.

      摘要 (100) HTML (0) PDF 4.74 M (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中年男性低剂量胸部CT中冠状动脉钙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低剂量胸部CT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2 571例40~65岁无症状男性受检者,采集一般资料、血液指标、胸部CT等数据,根据胸部CT是否提示冠状动脉钙化,分为钙化组(n=422)和非钙化组(n=2 149),分析两组间差异性及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2 571例无症状中年男性受检者中,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为16.41%。组间比较显示,钙化组的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腰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非钙化组,钙化组红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钙化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腰围、红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舒张压、红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年龄、体质指数、舒张压、红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增高是无症状中年男性低剂量胸部CT中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健康体检胸部CT在心血管疾病筛查中有一定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2023(11):981-988.

      摘要 (291) HTML (0) PDF 6.55 M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 [方法]采用R软件对DRYAD数据库数据进行二次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OP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较大、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降压药为COP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95%CI:0.725~0.834,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的预测概率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实际发生频率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χ2=6.240,P=0.621),即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曲线表明,当COP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阈值概率处于0.26~0.96之间时,患者应用列线图模型获得的净收益明显优于“全干预”“不干预”方案,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协助临床医务人员筛选出高冠状动脉钙化风险的COPD人群,制定个体化针对性干预方案,降低COP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

    • >文献综述
    • 不同运动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3(11):989-994, 1006.

      摘要 (148) HTML (0) PDF 3.91 M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肺功能是反应机体健康和心血管或全因死亡率的强有力指标,运动则是高血压防治策略中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持续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高血压患者通过不同运动方式不仅有利于降压,还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该文就不同运动方式,尤其是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压患者制定科学运动干预策略提供帮助。

    • 肠道菌群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3(11):995-1000.

      摘要 (238) HTML (0) PDF 4.80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狭窄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除已知的危险因素外,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吲哚酸盐)、胆汁酸的代谢以及炎症反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相关证据已得到实验支持。文章通过对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回顾,介绍肠道菌群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影响的微观机制,以及近年来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演进过程中miRNA的作用

      2023(11):1001-1006.

      摘要 (132) HTML (0) PDF 3.47 M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全球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快速高效诊断AMI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起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能成为诊断AMI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为AMI治疗提供方向。文章总结了miRNA作为AMI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对AMI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

    • 盐、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血压水平的关系研究进展

      2023(11):1007-1012.

      摘要 (136) HTML (0) PDF 3.12 M (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钠盐关系密切。肠道微生物群由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构成,也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当前高血压的热门研究方向,其在钠盐与血压之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过量钠盐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类群和比例,影响机体炎症水平和代谢水平等因素可能是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控制钠盐摄入是一项低成本且有效的血压控制方式。本文就钠盐、肠道菌群和高血压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