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心血管损伤专栏
    • 新型冠状病毒病与心肌损伤

      2020, 28(5):369-372.

      摘要 (575) HTML (0) PDF 2.25 M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子(EMMPRIN/CD147)、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途径感染宿主细胞,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同时引起急性心肌损伤和心血管系统的慢性损伤。因此,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病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心脏的保护。本期继续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心肌损伤进行介绍,旨在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提高防治水平。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抗栓策略

      2020, 28(5):373-381.

      摘要 (661) HTML (0) PDF 4.87 M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常伴有高凝状态,且多合并需抗栓治疗的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和深静脉血栓等。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时,既要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性,又要兼顾抗栓的有效性,还要考虑特殊药物相互作用,这就需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点、心血管疾病的特点、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以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上述情况,心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需要在遵循常规指南的基础上有所调整,以达到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并制定安全有效的抗栓策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影响及策略

      2020, 28(5):382-385.

      摘要 (545) HTML (0) PDF 2.15 M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仅具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脏损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容易恶化,病死率高。冠心病作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广泛存在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对病程转归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以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无症状感染者与不可溯源病例在SARS-CoV-2感染和防控中的地位分析

      2020, 28(5):386-389.

      摘要 (607) HTML (0) PDF 2.26 M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染性疾病爆发中的无症状感染者、症状轻重不同的感染者以及死亡者,排除医疗条件的影响外,一定程度上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可溯源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疫情的影响作用和对疫情发展的预测价值值得重视。

    • 从机制谈ACE/ACE2、RAS抑制剂与COVID-19的关系

      2020, 28(5):390-394, 399.

      摘要 (539) HTML (0) PDF 6.47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发现与蔓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医学界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与COVID-19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ACE和ACE2结构相似但作用相反,体内正向ACE-AngⅡ-AT1R轴和负向ACE2-Ang(1-7)-Mas轴相互制衡,维持血压及内环境的稳定。多项基础研究显示,不同RAS抑制剂对ACE2的影响不一致,尚不能明确ACE2与COVID-19的因果关系,也未发现使用RAS抑制剂有加重COVID-19的临床证据。ACE2影响COVID-19病情的考量,基本来自于RAS理论推导和SARS基础研究的结果推论。合并COVID-19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RAS抑制剂应结合临床实践情况并权衡利弊,不能在当前模棱两可形势下就随意停用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的RAS抑制剂。

    • ACE2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020, 28(5):395-399.

      摘要 (532) HTML (0) PDF 2.89 M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2月11日WHO将2019-nCoV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最新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很可能为2019-nCoV感染细胞的介导受体,且ACE2在肺脏大多表达于Ⅱ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中ACE2的大量表达可能解释2019-nCoV感染后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完成的首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病理解剖发现患者肺部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透明膜形成,符合ARDS表现。

    • 新型冠状病毒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020, 28(5):400-404.

      摘要 (487) HTML (0) PDF 2.66 M (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19年12月起,爆发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COVID-19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但部分病例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合并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患者,会导致死亡率增加。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SARS-CoV-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79.5%的同源性,通过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入侵人体细胞。而表达ACE2的Ⅱ型肺上皮细胞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靶细胞。因此,了解SARS-CoV-2所致心血管系统损害及相关的机制,对SARS-CoV-2疫苗和药物的研制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2019冠状病毒病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回顾

      2020, 28(5):405-409.

      摘要 (561) HTML (0) PDF 3.13 M (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核酸转阴时间。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12日至2月29日武汉黄陂方舱医院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阳性的患者,分为轻型和普通型,随访至2020年3月10日,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5例患者,平均年龄41.2±11.5岁,男性占52.0%。患者中有发热表现者44.0%,CT影像阳性者54.7%。首次核酸检出阳性率69.3%,核酸转阴天数中位数为9.0天(6.0~14.0天)。随访至2020年3月10日,无患者转为重型或死亡。轻型(34例)和普通型(41例)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与普通型组比较,轻型组女性占61.8%,显著高于男性(P<0.05);两组患者核酸转阴天数差异无显著性[8.5天(7.0~13.8天) 比9.0天(5.0~14.0天),P=0.973]。亚组分析发现轻型患者中,女性的核酸转阴时间少于男性(P=0.020),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亚组核酸转阴时间缩短(P=0.026)。结论 相同治疗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轻型患者中女性和服用连花清瘟亚组核酸转阴时间缩短;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COVID-19可能漏诊部分轻症患者,急需准确及时的核酸检测或其它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

    • >实验研究
    • STAT4基因敲除通过miR-9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

      2020, 28(5):410-420.

      摘要 (615) HTML (0) PDF 19.58 M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将STAT4基因敲除(STAT4-/-)小鼠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进行杂交,筛选出ApoE/STAT4纯合子双基因敲除(DKO)小鼠,研究新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小鼠模型的易感性和机制。将3月龄小鼠分为野生型(WT)、STAT4-/-、ApoE-/-、DKO共4组,经过12周高脂胆固醇饮食喂养,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及石蜡切片HE/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骨髓及脾脏髓系细胞各亚群比例。从小鼠骨髓分离CD11b+髓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诱导,流式分析巨噬细胞不同亚型分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水平。结果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的CD11b+细胞中可检测到STAT4表达。ApoE-/-及DKO小鼠经12周高脂喂养,油红O染色阳性的主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主动脉根部至髂动脉分叉处,DKO小鼠的斑块较ApoE-/-小鼠明显增多;HE及Masson染色显示DKO小鼠的主动脉斑块较ApoE-/-小鼠具有更薄的纤维帽及更大的脂质核心,且斑块中的纤维更稀疏,排列也相对更紊乱。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TAT4基因敲除可促进CD11b+Gr-1+未成熟髓系细胞的异常动员、巨噬细胞的M1极化以及泡沫化。STAT4基因缺失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下调miR-9的表达,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表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的脂质蓄积及泡沫细胞形成,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结论 STAT4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STAT4相关信号通路可作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通过激活SCAD抑制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2020, 28(5):421-428.

      摘要 (565) HTML (0) PDF 16.48 M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防治机制。方法 选取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周龄匹配的Wistar大鼠。经尾静脉注射FAD(每天1 μmol/kg)治疗10周后,采用无创血压测量仪检测大鼠的血压及心率;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学方法观察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CAD)、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单标法进一步验证SCAD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SCAD、ANF、脑利钠肽(BNP)以及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 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SCAD酶活性、ATP、游离脂肪酸、BNP及活性氧含量。结果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经FAD治疗后,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心肌组织中SCAD的mRNA、蛋白表达、酶活性及ATP含量均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和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FAD可能通过激活SCAD,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氧化应激,从而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 二甲双胍对人肝细胞Huh7脂质蓄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20, 28(5):429-434.

      摘要 (532) HTML (0) PDF 7.92 M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肝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源Huh7肝细胞,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5 mmol/L二甲双胍、10 mmol/L二甲双胍、1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组,确定最佳浓度后,使用LDL荷脂,然后分为空白对照组、LDL处理组和LDL+1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组。实验终点,采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和BODIPY脂质探针检测细胞内脂质含量,Dil-LDL检测细胞脂质摄取能力,Western blot分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SREBP-1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二甲双胍可抑制LDL诱导的肝细胞脂质蓄积,降低SREBP-2、SREBP-1c、LDLR和PCSK9的蛋白表达。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减少转录因子SREBP-2和SREBP-1c,下调LDLR表达,从而抑制细胞脂质蓄积。

    • >临床研究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防性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 28(5):435-441.

      摘要 (538) HTML (0) PDF 4.41 M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预防性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未合并心源性休克的64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预防性放置IABP组(pIABP组)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预防性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25例,对照组为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筛选出的术前未预防性放置IABP的患者7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其远期临床预后。结果 倾向匹配后两组患者的Killips分级和糖尿病史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18),其余各项基线资料基本平衡。随访中位数时间21个月(四分位间距1~28个月)。全因死亡患者pIABP组7例(28%),对照组18例(24%),pIABP组心源性死亡6例(24%),对照组9例(12%),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5.3%,pIABP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为56%。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519和P=0.103),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27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两组患者的Killips分级和糖尿病史后,预防性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于远期临床预后仍然没有显著影响(P=0.917)。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前预防性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未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iR-129-5p水平及意义

      2020, 28(5):442-446, 451.

      摘要 (581) HTML (0) PDF 4.12 M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微小RNA-129-5p(miR-129-5p)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miR-129-5p预测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0.92)将其分为高miR-129-5p组(n=109)和低miR-129-5p组(n=13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29-5p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45例PCI后ACS患者中有88例(35.92%)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血清miR-129-5p预测AC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73、79.55%、77.71%、0.92。高miR-129-5p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低miR-129-5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iR-129-5p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miR-129-5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miR-129-5p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miR-129-5p与PCI后ACS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miR-129-5p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情况。

    • 高浓度血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2020, 28(5):447-451.

      摘要 (492) HTML (0) PDF 3.20 M (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浓度变化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2例,以及造影结果正常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50例。 冠心病(ACS和SAP)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60例,双支病变者25例,单支病变者19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PDGF-C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PDGF-C浓度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结果 ACS组及SAP组血浆PDGF-C浓度比对照组高(P<0.05)。 冠状动脉多支及双支病变组血浆PDGF-C浓度比单支病变组高(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PDGF-C浓度与Gensini评分有一定相关性(r=0.21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浓度血浆PDGF-C相比于低浓度血浆PDGF-C,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OR=1.006, 95%CI 1.002~1.011)。血浆PDGF-C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灵敏度为77.88%。结论 高浓度血浆PDGF-C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 >文献综述
    • 抗感染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2020, 28(5):452-455.

      摘要 (915) HTML (0) PDF 2.37 M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许多人类和动物模型研究都表明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存在联系。感染因子通过引起细胞和分子的变化,为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刺激。炎症是As的一个重要机制。感染对As形成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文章从目前的部分实验阐述了抗感染治疗对As形成可能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刺激和调控细胞因子影响As的形成,介绍了感染负荷和分子拟态两种假说解释抗生素实验阴性的可能机制,对未来进一步设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2020, 28(5):456-460.

      摘要 (785) HTML (0) PDF 2.67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全基因组分析和RNA测序技术的进步,多种非编码RNA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环状RNA(circRNA)具有多种细胞功能,其表达的改变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circRNA已被证明是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重要调节因子,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纤维化等。因此,circRNA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以circRNA的生物学机制为基础,综述了目前有关circRNA作为心血管疾病调节因子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