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5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实验研究
    • 增龄和高血压经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间平衡介导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

      2017, 25(9):865-873.

      摘要 (1079) HTML (0) PDF 13.65 M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增龄和高血压对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VSMC表型的调控。 方法 选取1、3、9、16月龄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各12只,尾动脉无创测定血压,取各组大鼠的胸主动脉进行实验。HE染色测量胸主动脉的管壁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SMC表型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调宁蛋白、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检测VSMC表型标志蛋白α-SM-actin、调宁蛋白、OPN及信号蛋白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p-42/44ERK、p-p38MAPK的表达量。 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增龄导致管壁厚度增加,且在9月龄时WKY和SHR出现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3月龄后,WKY和SHR的α-SM-actin、调宁蛋白表达量随月龄增加出现下调,而OPN出现上调;p-Akt、eNOS的蛋白表达量随月龄增加逐渐下调,p-42/44ERK、p-p38MAPK蛋白表达量随月龄增长逐渐上调,且3月龄时两组已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 增龄和高血压均导致大鼠胸主动脉VSMC收缩表型标志蛋白α-SM-actin、调宁蛋白的表达下调,合成表型标志蛋白OPN的表达上调,二者的交互作用更显著。VSMC的表型转换可能是通过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间的平衡作用进行调控的。

    • 香青兰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

      2017, 25(9):874-878.

      摘要 (1065) HTML (0) PDF 9.09 M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香青兰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以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第12周后处死,检测血清血脂水平,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给药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减小(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给药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调(P<0.05或P<0.01)。 结论 香青兰总黄酮可能通过调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代谢及下调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等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阻止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发生、发展。

    • 亲环素A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机制

      2017, 25(9):879-884.

      摘要 (1036) HTML (0) PDF 4.85 M (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亲环素A(CypA)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160 nmol/L佛波酯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与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使其荷脂形成泡沫细胞,常规体外培养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CypA处理组;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细胞胆固醇流出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脂质成分,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 (NF-κB)核转位水平;NF-κB抑制剂小白菊内酯抑制NF-κB活化;脂质体2000转染CD147 siRNA至THP-1源性泡沫细胞。 结果 CypA显著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促进NF-κB核转位,下调ABCA1表达;NF-κB抑制剂小白菊内酯拮抗CypA对ABCA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抑制作用;用siRNA干扰CD147后,显著抑制CypA诱导的NF-κB核转位,上调ABCA1表达,促进胆固醇流出。 结论 CypA可能通过CD147激活NF-κB,下调ABCA1表达,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

    • D-半乳糖对大鼠肺组织MMP-2表达水平及HA、LN和COL3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2017, 25(9):885-889.

      摘要 (1039) HTML (0) PDF 5.71 M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D-半乳糖诱导大鼠衰老过程中对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胶原(COL3)含量的影响,并分析MMP-2与HA、LN和COL3的相关性。 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M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肺组织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HA、LN和COL3的含量,并分析相关性。 结果 HE染色结果发现D-半乳糖组大鼠肺组织发生明显的纤维化改变;qRT-PCR结果显示肺组织中MMP-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L3和LN含量高于对照组,而H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肺组织中MMP-2表达水平与COL3、LN呈正相关(r=0.2741,P<0.05;r=0.2841,P<0.05),而与HA呈负相关(r=-0.1782,P<0.05)。 结论 D-半乳糖诱导大鼠衰老过程中可以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改变,同时增加大鼠肺组织MMP-2表达及COL3和LN含量,降低HA的含量,且MMP-2与COL3、LN和HA之间具有相关性,可能为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 miR-146b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2017, 25(9):890-894.

      摘要 (1017) HTML (0) PDF 6.03 M (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146b(miR-146b)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p38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 方法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THP-1建立细胞模型,慢病毒感染pre-miR-146b-3p或anti-miR-146b-3p进入THP-1细胞中,检测p38MAPK与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转入p38MAPK siRNA,检测p38MAPK与COX2表达的变化。 结果 AngⅡ刺激THP-1细胞p38MAPK与COX2表达升高,pre-miR-146b-3p可以放大这种增高效应,当转染p38MAPK siRNA后,能逆转pre-miR-146b-3p升高COX2的趋势(P<0.01)。 结论 在AngⅡ刺激的THP-1细胞中,miR-146b可能通过p38MAPK调控COX2表达水平,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芍药苷对脂多糖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和ABCA1表达的影响

      2017, 25(9):895-898.

      摘要 (951) HTML (0) PDF 2.84 M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芍药苷(P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含PF(10-8、10-7、10-6、10-5、10-4 mol/L)培养基预处理细胞0.5 h,再用含LPS(1 mg/L)培养基共同培养细胞24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BCA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ABCA1蛋白表达显著性下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PF(10-6、10-5和10-4 mol/L)组上清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显著性降低(均P<0.05),ABCA1蛋白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 结论 芍药苷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和ABCA1表达下调。

    • >临床研究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2017, 25(9):899-903.

      摘要 (973) HTML (0) PDF 3.73 M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探讨AIP检测用于预测冠心病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且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316例,其中男196例,女120例,年龄为60.60±9.83岁,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18)和非冠心病组(n=98),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AIP与PWV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 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AIP和PWV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IP和PWV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830,P<0.01);在AIP和PWV预测冠心病能力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95%CI为0.683~0.802,P<0.01)及0.721(95%CI为0.642~0.784,P<0.01);当AIP取0.161及PWV取1362 cm/s最佳临界值时,二者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无差别(P>0.05)。 结论 AIP可用于冠心病的预测,尤其是当AIP水平超过0.161时诊断冠心病的可能性大。

    • 遵义汉族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2017, 25(9):904-908.

      摘要 (886) HTML (0) PDF 5.13 M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与遵义汉族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分析1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 结果 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高脂血症组血脂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基因-5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混合型高脂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值在正常对照组组内CC与CG+GG基因型个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其他血脂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与遵义汉族人群混合型高脂血症发病不存在相关性;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不是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的抗栓效能评价及糖基化终末产物价值分析

      2017, 25(9):909-913.

      摘要 (966) HTML (0) PDF 4.85 M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的抗栓效能并进一步分析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入选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氯吡格雷(n=60)及替格瑞洛(n=60)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水平。治疗6个月后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及缺血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4.09%[(35.92±7.57)% 比 (41.81±9.56)%,P<0.05];两组间经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经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替格瑞洛组是氯吡格雷组的1.22倍[(65.73±11.69)%比(53.67± 8.7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G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1周替格瑞洛组血清AGE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1± 3.14) mg/L比(25.71± 4.01) mg/L,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AGE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正相关(r=0.87,P<0.001),与血小板抑制率负相关(r=-0.95,P<0.001)。治疗6个月后随访显示两组间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缺血事件方面,替格瑞洛组发生总缺血事件的概率要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8.33%比18.33%,P<0.05)。 结论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PCI术后1周血小板聚集率,减少半年缺血事件的发生率,血清AGE水平可能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节点。

    • 佐匹克隆对Ⅰ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压的影响

      2017, 25(9):914-918.

      摘要 (1133) HTML (0) PDF 3.44 M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佐匹克隆对Ⅰ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Ⅰ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非药物治疗组给予非药物治疗,即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包括限盐、加强运动、戒烟酒、改善饮食结构等;佐匹克隆组是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佐匹克隆。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 的浓度变化。 结果 佐匹克隆组PSQI随疗程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其下降程度显著大于非药物治疗组(P<0.001)。随着睡眠质量的改善,佐匹克隆组在临床治疗第6周后,其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低于同期非药物治疗组(P<0.05,P<0.01)。PRA、AngⅡ和ALD水平也均显著低于同期非药物治疗组(P<0.001)。 结论 佐匹克隆能有效降低Ⅰ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血压,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相关。

    • 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2017, 25(9):919-922.

      摘要 (929) HTML (0) PDF 2.72 M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126例CKD2~5期患者用彩色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根据CIMT分为CIMT增厚组及CIMT正常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GF-23、Klotho蛋白水平,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FGF-23、Klotho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CIMT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CIMT增厚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435.39±221.20比360.22±194.26,P<0.05),Klotho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IMT正常组(446.54±132.49比499.36±121.38,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Klotho蛋白是CKD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1.086,P<0.05),而年龄增长、FGF-23是CKD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5,P<0.05;OR=1.238,P<0.05)。 结论 CKD2~5期非透析患者CIMT增厚与FGF-23、Klotho蛋白有关,FGF-23、Klotho蛋白在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

      2017, 25(9):923-927.

      摘要 (1250) HTML (0) PDF 3.53 M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611 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CSS)、欧洲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出non-HDLC的含量,比较non-HDLC高水平组与理想水平组患者NIHSS、CSS、ESS、BI分值,以探讨高non-HDL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结果 与non-HDLC理想水平组患者相比,高non-HDLC水平组患者体质指数高、NIHSS、CSS评分高(P<0.05),ESS和BI分值低(P<0.05)。血清TC、TG、LDLC、Hcy、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高,HDLC水平低(P<0.05)。相关分析发现,随着non-HDLC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结论 Non-HDLC水平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危险评估的有效靶点。

    •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和心脏功能的关系

      2017, 25(9):928-932.

      摘要 (1037) HTML (0) PDF 3.26 M (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4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糖尿病组131例和对照组284例。检测生物化学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心脏结构参数、心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计算Gensini评分;进一步按Gensini评分的三分位数将糖尿病组分为低分组34例(≤15分)、中分组33例(16~42分)及高分组64例(≥43分),比较上述指标。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甲状腺激素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糖尿病组Gensini评分、心率、FBG、HbA1c、TG、BUN、MPV、IMT、LVDd及LVPW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FT3、LVEF显著降低(P均<0.05)。糖尿病各亚组间FT3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高分组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Cr、ALT、TG、LDLC及促甲状腺激素是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TSH与E/A呈负相关(r=-0.128,P=0.013),FT4与IMT呈正相关(r=0.113,P<0.05)。 结论 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FT3水平虽不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但对于低FT3水平的T2DM患者,仍应重视其心脏功能的评估。

    • 基于Lp-PLA2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2017, 25(9):933-936.

      摘要 (973) HTML (0) PDF 2.85 M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确诊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LISA检测血清Lp-PLA2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梗死面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 脑梗死组Lp-PLA2、hs-CRP、TG、TC及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Ⅰ级、Ⅱ级和Ⅲ级三组间Crouse积分、Lp-PLA2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分级增加Lp-PLA2水平升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增加而升高,Lp-PLA2水平与Crouse积分、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823和r=0.879,P<0.05)。 结论 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关,可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面积情况,可作为脑梗死预测指标。

    • 不同白细胞亚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2017, 25(9):937-940.

      摘要 (1032) HTML (0) PDF 2.98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白细胞亚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纳入779例出现症状后72 h内入院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调查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亚型计数与初始中风严重程度和3月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结果 总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越高,患者入院时脑中风程度越严重(P<0.001);相反,淋巴细胞计数越少,3月后功能预后越差(OR=0.706,P=0.020)。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检测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流行病学研究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出血并发症的系统评价

      2017, 25(9):941-947.

      摘要 (1085) HTML (0) PDF 6.82 M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导致出血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g 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截止至2016年9月。搜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预防或治疗IS且产生出血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个RCT,包括52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IS时,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不增加皮肤黏膜、牙龈出血风险,但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相比阿司匹林单用增加胃肠道反应。(2)治疗IS时,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不增加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增加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相比阿司匹林单用亦不增加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颅脑出血风险,不增加胃肠道反应。 结论 预防IS时,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相比阿司匹林单用会增加胃肠道反应。

    • >文献综述
    • 高脂血症与脑损伤、脑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2017, 25(9):948-952.

      摘要 (1291) HTML (0) PDF 4.15 M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脂血症引发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脑β淀粉样蛋白沉积等对脑组织造成损伤,通过神经递质产生(抑制)兴奋、影响Ca2+平衡等多种方式介导损伤(抗损伤)效应。本文就近年的相关报道对高脂血症与脑损伤、脑神经递质进行综述。

    • 斑块内泡沫细胞外迁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7, 25(9):953-956.

      摘要 (954) HTML (0) PDF 3.24 M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泡沫细胞的形成及外迁受抑是动脉壁斑块恶性重塑的关键环节,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则是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推手。基于国内外最新进展及本课题组已有成果,文章阐述了清道夫受体CD36在介导AGE关键活性成分羧甲基赖氨酸抑制泡沫细胞外迁中的作用及机制,希冀为今后靶向泡沫细胞外迁机制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切入点。

    • 慢性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2017, 25(9):957-962.

      摘要 (1194) HTML (0) PDF 3.40 M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质网应激(ERS)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非动脉壁系统和动脉壁系统因素均密切相关。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作为ERS长期激活的标志,可导致细胞的病理状态及组织功能受损。已有大量研究表明As斑块内的细胞,尤其是易损斑块区域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现有UPR被慢性激活。病理性的慢性ERS通过诱导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凋亡而促进坏死核形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影响易损斑块的形成与稳定性,有重要的促As效应。造成慢性ERS的应激源:氧化应激、氧化型胆固醇、细胞内高水平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等在As病程中表现明显,且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等促进As临床病程的因素中更为突出。近年研究已经部分揭示了ERS促As易损斑块形成的机制及体内的相关性,为ERS药物靶向性治疗途径提供了思路,但仍需大量深入的研究才能转化为具有临床意义的防治方法。

    • 程序性坏死与晚期动脉粥样硬化

      2017, 25(9):963-967.

      摘要 (1428) HTML (0) PDF 2.78 M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肥胖等因素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一种可调控的坏死,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有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在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并调控程序性坏死可以为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供新思路。

    • 骨保护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2017, 25(9):968-972.

      摘要 (910) HTML (0) PDF 3.18 M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保护素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的一种可溶性糖蛋白,近来研究表明骨保护素不仅参与骨代谢,同时与体内能量和糖脂代谢关系密切,且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糖脂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联系紧密。骨保护素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和内皮功能、抑制血管钙化、抑制炎症、抑制凋亡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